首页 > 独家观察

加大租赁市场供房供地成多地政府工作报告“标配”

2018-01-28 点击量:5760

近日,地方两会密集召开。

《华夏时报》记者梳理多省两会消息时注意到,加大租赁市场供地力度、多渠道筹措租赁房源,成为各地2018年建立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的工作重点。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8年要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保护租赁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支持专业化、机构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此次,中央首次提出了“长期租赁”概念颇为引人瞩目。

地方两会期间,各地出台什么样的政策予以落实,便是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发展住房租赁

记者梳理北上广政府工作报告发现,三地均提出要建立和完善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上海市市长应勇1月23日提出,2018年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不动摇、不放松。应勇说,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大租赁房建设力度,新建和转化租赁房源20万套,新增代理经租房源9万套,新增供应5.5万套各类保障房,完善共有产权住房制度,放宽廉租住房准入标准。

接着,北京市代市长陈吉宁1月24日强调,完善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鼓励产业园区建设职工集体宿舍,多渠道解决城市运行和服务保障行业务工人员住宿问题。陈吉宁强调,今年北京要扩大住房供给,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尽快形成市场供应。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5万套,完成棚户区改造2.36万户。

而广州市市长温国辉同样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专业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基本建成保障房1.6万套,新开工棚户区改造住房7500套。加大全自持租赁房、轨道交通沿线和集体建设用地上的租赁住房供应,让市民群众住有所居。

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除了北上广外,其他各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发展住房租赁制度。

1月22日上午,安徽省省长李国英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2018年要加大住房保障力度,盘活存量住房,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

此前的一天,南京市代市长蓝绍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今年将进一步加大租赁住房建设及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优化土地供给结构,保证租赁房供地占住房供地比例达到30%以上。

离不开土地供给

发展长期租赁市场,离不开土地、金融等各项配套政策,其中的重中之重则是土地供给。“近期各地方政府的表态中,保障租赁住房用地供给无疑是重中之重。”中国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北京市规划国土委透露,根据规划,北京计划于2017-2021年的5年内,供应1000公顷集体土地,用于建设集体土地租赁住房。

一边是土地供应的增加,一边是房企的疯狂拿地。

根据2017年房企新增土地TOP100榜单,其中TOP100房企的新增土地价值总量已达到了42510亿元,新增土地建面达到了89901万平方米。

公开消息显示,去年碧桂园无论是新增土地价值还是新增土地建面都位列第一,随后是万科、恒大、保利。以拿地最多的碧桂园为例,去年碧桂园共新增拿地建面12554万平方米,同比2016年增长了43%。万科拿地也较多,截至2017年底,万科已新增拿地建面429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了36%。

不过现实的问题则是,拿地与资金紧密相关,而今资金却越来越受到严厉的监管。

1月19日傍晚,央行公布的《2017年四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房地产贷款增速回落。截至2017年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32.2万亿元,增速比上年末低6.1个百分点,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1.9万亿元,同比增长22.2%,增速比上年末低14.5个百分点。“住户贷款”就是居民家庭、个人的总贷款,目前余额是40.5万亿。谢逸枫提醒,2016年和2017年全部新增贷款的一半以上,都是住户贷款,史无前例。

正是基于此,监管部门对居民的杠杆率过高已开始高度重视。据统计,截至1月19日,银监会针对违规“涉房贷款”(包含信贷违规流入楼市、土地市场)的罚单已有13张,涉及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包括招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信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

银监会主席郭树清近日提出要“抑制居民杠杆率”“继续遏制房地产泡沫化倾向”。稍早央行行长周小川也罕见地表达了对居民杠杆率过快攀升的担忧。住建部部长王蒙徽同样明确表示:遏制投机炒房。

“这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楼市的投机行为。”上海房地产高级经济师顾海波据此判断,2018年将成为我国房地产市场最难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