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用小部分成本支出,就能收获配套成熟的生活体验,是城市奋斗者的安居法则。“95后”湖南人黄先生在广州某大学毕业后,渴望留在这座城市发展,可是在市中心,无论是购房价格还是租房价格,都让当时刚步入社会的他遇到了难题,这时,一则公租房通知为他带来了希望。原来,黄先生符合申请广州公共租赁住房的条件,经申请,他顺利在天河区安了家,“这里租金实惠,距离工作单位仅两三公里,附近还有大型商圈,生活很方便”。
如今,黄先生已在公租房生活近三年,不时还会邀请朋友和远道而来的亲人作客,解决住房难题以来,他的工作也逐步进入稳定期。事实上,广州吸引了不少像黄先生这样的年轻人,通过多元化的住房保障体系,他们都实现了住有所居、住有宜居,为工作事业的发展排除了后顾之忧。
租购并举 做好“低端有保障”
与以往相比,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满足不同人群的住房需求,成为了各地住建系统亟待解决的问题,“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场”的三元格局“多层供应”体系备受业界认可。其中,“低端有保障”部分指的便是通过租赁型的保障房,满足尚无购房能力群体的住房需求,“中端有支持”则是除了满足刚性和改善性购房群体的需求以外,还着力通过销售型的保障房产品解决相关群体购房难题。
在广州,租赁型保障房产品包括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而销售型的保障房产品包括共有产权住房及今年1月新推出的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它们共同组成了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数据显示,2023年,广州市共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7.65万套,基本建成公租房4441套、共有产权住房4214套,发放租赁补贴18450户。根据规划,2024年广州将建立健全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销售型保障性住房为主体的“租购并举”住房保障体系,筹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1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10万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8万户。
保障形式不断演变 满足多类人群住房需求
随着城市人群特征的进一步细分,住房保障产品的保障形式亦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广州,公共租赁住房保障的群体主要是户籍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以及新就业职工、来穗务工人员等其他群体,由政府发放住房租赁补贴。随后2021年7月,保障性租赁住房模式被首次提及,主要面向新市民、青年人等特定群体,其主要由市场主体建设运营,这种房源的特点是建筑面积一般不超过70平方米,租金要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的租金。从全市筹建目标来看,保障性租赁住房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解决相关群体住房困难问题的重要手段。
除了配租型的保障性住房,广州目前入市销售的保障房产品主要是共有产权住房,这种模式在2020年推出,与早前的经济适用房以及市面上的商品房相比,购房者不需要购买房子的全部产权份额,而是只申购一半左右的份额(另一部分归政府所有),因此降低购房成本。
“与动辄四五万元的单价相比,能够在广州不错的位置用一两万元单价'上车’,让我们很动心。”来自佛山的陈先生有着结婚成家的计划,满足共有产权住房申购条件的他对此十分关注。据悉,共有产权住房主要面向符合稳定就业等规定条件的广州市城镇户籍无房家庭和非广州市户籍无房家庭供应,其中已婚人士申购不受年龄限制;未婚、离异、丧偶等单身人士申购的,应当年满30周岁,另外,符合相关人才规定的不受户籍或户籍年限限制。
今年1月,销售型的保障房产品迎来“新物种”,广州市首个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在黄埔区启动建设,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特点是封闭流转,按保本微利原则配售,主要是面向住房存在困难且收入不高的工薪收入群体,以及城市发展所需要的引进人才群体。
“这两类人群,已经覆盖了共有产权住房的保障范围,后续可以探索的空间将更大。” 广州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教授陈琳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推出,体现出“通过政府保障基本住房需求、市场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的顶层设计目标,希望通过“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真正打造出“有品质、可负担”的住房保障产品,让各个群体都能实现住有所居,为年轻人和外来人口融入广州,共享发展成果带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