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专题

千亿房企之“死”:一场由6万元债务引出的“大危机”

2021-06-09 点击量:4274

已站在风口浪尖的福晟,不仅没等来真正的“白衣骑士”,反倒再一次成了失信榜的“座上客”。

  6月7日,因金额63445元的执行标的,福晟集团被闽侯县人民法院立案,第22次登上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如果算上此前21次,福晟集团的被执行总额已经超过24亿元。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福晟集团的官网中,至今还留着这么一段光鲜的描述:中国企业500强第194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56位、中国房地产36强、中国建筑业19强,品牌价值达150亿元。

  千亿房企,“死于”何时?“死于”何因?

  镇长盖起了高楼

  2020年1月10日中午,率队在上海与世贸集团签下战略合作协议之后,福晟集团董事长潘伟明急忙坐上了回福州的高铁。

  车厢里的潘伟明面容略带憔悴,丝毫不见富豪的神态,更没了当年的意气风发。

  潘伟明家中排行老二,年轻时便与哥哥潘超文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一个卖冰棍一个卖水果,就这么解决了俩人的生计以及大学的学费。

  毕业后,兄弟俩一起吃上了“公家饭”,而且做的都很好:大哥当时在监察部门工作,而25岁的潘伟明已经成为广州市从化区最年轻的镇长。

  如若不是老家拆迁,或许他们这辈子都不会和房地产打交道。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州筹建水电站,潘家原籍的土地正好在征收范围,给了5000万的安置金。但是全村千余号人口,人均不到5万的安置金能干啥?

  潘伟明与哥哥撺掇出了个法子:5000万由兄弟俩成立公司盖安置房,等安置房完工后,村民可以用房抵扣相应款项或者留在公司享受分红。

  积累了经验,更重要的是有了启动资金,俩兄弟最终还是决定离开了公务员的职位,正式进军房地产领域。1993年,广州云星地产公司成立,短短几年便在广东干的风生水起,开发了包括星河绿洲、夏日港湾在内的30多个地产项目,总开发面积达500多万平方米。

  彼时国内房地产初见风潮,重金杀入企望一夜暴富的商人不在少数,但兄弟二人表现的异常节制,尤其是潘伟明,有着很强的风险意识。

  在那个大浪淘沙的年代,后浪不断将前浪打向沙滩,而潘伟明和潘超文则凭借着稳定的拿地节奏,在广州站稳了脚跟。

  直到2003年,兄弟二人在大方向上出现了分歧。

  对上市的执着

  2003年,基于对广州房地产市场饱和形势的判断,潘伟明将目光转向了二线城市,最终他选择了有深耕潜力的福州,福晟集团在此基础上成立。从此,潘伟明一心扎入福晟,而广州星云则留给了哥哥。

  闽系房企,向来以激进著称,相比起来,潘伟明的稳健有些“格格不入”。

  2006年,全国迎来拿地潮,福晟在土地拍卖市场仍旧没有什么大手笔,但并购领域,潘伟明却干了一件大事:斥资1亿多元,收购了有70年历史、当年产值在20亿元以上的福建六建集团。

  也就是在这时,上市的想法在潘伟明的心中萌了芽。当时,资本市场对房企的门槛很高,却鼓励优质的施工企业,收购福建六建便意在于此。

  然而这个想法,却让潘伟明足足等了11年,直到2017年,福晟才得以在港交所上市。而十一年的等待,足以让一个人忘记初衷,忘记克制。

  有了对上市的迫切,加之大环境的耳濡目染,逐渐“失速”的福晟也开启了规模化的扩张之路。尤其是在2016年的价格高位,福晟也玩起了闽系房企惯用的“短债长投”模式,开始疯狂拿地。

  这一年,福晟以1358.8万平方米的成绩,和融创、恒大、碧桂园、万科等龙头房企一起出现在房企新增土地储备排行榜前十名的位置上,货值一度高达8000亿。

  眼球博足了,隐患也埋下了。

  千亿房企的崩塌

  2018年,房地产调控如约而至,楼市迅速转冷,福晟拿的地砸手里了,伴随的是资金链的极度恶化。

  数据显示,2019年福建福晟营收为426.81亿元,总负债却高达706.64亿元,其中短期负债就有443.47亿元。然而,福晟的货币资产仅31.84亿元,完全无法覆盖负债。

  终于,在2019年8月,一则有关福晟集团与钜派投资共同发起的“钜福光晟并购专项基金”逾期未兑付的消息,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从那之后,福晟已经很难再从银行那里要到钱。

  但世茂集团的出现,一度让福晟看到了曙光。

  2020年1月13日,潘伟明与世茂集团总裁许世坛双双出席发布会,官宣了双方的合作。在这之前,关于世茂并购福晟的传言四起,合作规模一度达到2000亿元之多,足够解决福晟的所有资金问题。

  但传言毕竟是传言,当初盛传的2000亿世纪大并购,在发布会上的口径变成了大概会投入五十到六十亿。而最终落到实处,世茂仅以9亿的资金通过层层的股权结构持有福建福晟约8%的股权,这笔钱对于福晟来说是杯水车薪。

  从渗透的股权来看,世茂对福晟优质资产的利用是不遗余力的,其中就包括了对福建六建的控制,但却几乎帮助不到福晟的偿债难题,不少债权人甚至质疑世茂集团挑肥拣瘦、吃肉不救火。

  显然世茂集团不是真正的“白衣骑士”,而一度在并购这件事上看到解套曙光的债主们,又一次大失所望,事情反而变得更加复杂了。

  世茂入局后,福晟债务引发的员工围堵追债、基金讨债维权,以及部分福晟项目交付延期引发的业主维权,令世茂一次次陷入争议漩涡。

  以至于在发布会上许世坛强调 “不存在谁收购谁,而是1+1>2”,表面上看是给对方留足了面子,实则是一次界限分明的划分。

  债,终究还得福晟自己来还。